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试题资料 > 幼儿试题 >

天津教资必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

2023-12-25 10:19:17
中师华图

 一、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方法

集体方式家长会定期(学期中或学期末)把家长召集,向家长汇报本学期工作以及下学期工作计划
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根据家长的要求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就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根据需要印发一些文字材料或办简报等
各类活动亲子活动、节日联欢、家长开放日等
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家长接待日由园领导接待家长,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家园之窗
(家园联系栏)
介绍保教内容,定期贴出大家关心的话题,是联系家园的纽带,是传输信息和知识的桥梁
个别方式接园间的随机交流便捷灵活的指导和沟通方式
家访常规家访、情感家访、重点家访
家园联系手册书面联系与交流的形式
电话、微信、书信、便签利用电话联系最方便快捷

二、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同时,幼小衔接不能仅仅从大班入手,而应从小、中班就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二)整体性而非单向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对于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园像小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学习模式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很好。

2.培养独立性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家园共同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学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方面的教育与主动性的培养是一致的,可以在同一活动中培养。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有的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

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幼儿期间,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建立。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可能单独成长的。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对入学的影响很大,与学习成绩关系密切。

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不少家长想让幼儿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幼儿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一现象在一些幼儿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幼儿园应当坚决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而是应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

【示例】

1.【单选】以下家园联系的方式中,属于教师与家长个别沟通的是( )。

A.家园联系栏定期更换内容 B.班级微信群发布信息、介绍班级活动

C.家园联系手册填写幼儿在园表现 D.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1.【答案】C

【解析】个别沟通方式指的是教师与幼儿家长一对一沟通,比如家园联系手册、家访等,集体沟通是指学校或教师同时与多个幼儿家长沟通,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等。故本题选C。

2.【单选】目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

A.咨询活动 B.家长开放日活动

C.家长委员会 D.书面联系

2.【答案】B

【解析】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家长开放日。故本题选A。

3.【单选】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应(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

3.【答案】D

【解析】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大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过渡问题,而是幼小衔接应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故本题选D。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报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